第 四 篇 四 季 篇

   立春後三個月,地氣開始上升,大地已逐漸回暖、孕育種子,故名發陳。地氣升,天氣轉,萬物準備生長,早睡早起,散步庭園 之中,吸收大地升起之氣,,讓全身放鬆,此初生之陽如新芽,易折易傷,必小心呵護,不可損傷,以順其生,這才是春天養生之道。若有 傷損,則必傷肝,肝主風,夏無風動,則無以供應夏長之氣,必病暑。
 
   立夏後三個月,萬物皆出於土,而長養茂盛,地氣升散而與天氣交合,萬物爭長,故名蕃秀。晚點睡,早點起來,不要怕太陽照射,使 腎氣能直上於腦,天地交合,腎氣長而肝氣足,則心氣平而無怒,使身體各部分都能隨氣之散而伸展,使鬱住的氣能疏泄,氣行則血行,使氣 血能乘夏氣而行走周身,這才是夏天養身之道。若不如此則傷心,至秋時易為癤瘧,物不長極,果不能實,如何有精氣可收,到冬天就要提防 重病傷身,以夏天的熱火不能存,至寒冬必為寒冷所傷。
 
   立秋後三個月,天氣漸涼,萬物稟收,季候的風容易傷人,而地氣收斂,萬物休養,秋高氣爽,故名容平。早睡早起,與禽作息相 同,使腎氣安寧則肝不傷,秋有肅殺之氣,故當收斂神氣,使秋氣不能在體內起傷害,不傷腎氣,使肺氣能順利沈降,則肺清而安,這是秋 天養生之道,反之則傷肺,到冬天就容易消化不良而瀉肚子,元氣必傷,以肺氣不能沈,反壅入胃為水,故飧泄矣!
 
   立冬後三個月,地氣藏而天氣寒降,不外出而陽火相擾,早睡晚起,必待太陽出來,以避寒侵,使腎氣潛藏,冬不藏精、春必病 溫,避寒就溫,不可令氣泄,過食辛散,如薑母鴨類,氣泄則傷於寒,冬傷於寒、春必病溫,這才是冬天養生之道,反之則傷腎,到春 天地氣升而腎精無法與之俱升,則病兩足痿軟不能行,則四肢厥冷。
 
   如此則人氣與地氣之升散斂藏同步運作,必可長壽而無病一身輕。把精氣斂藏,則元氣不敗,神清氣爽,反之則氣虛邪客,百病由 此而生。地水上升為雲霧,天水下降為雨露,滋養大地,萬物得滋而生長茂盛,地水者腎,天水者腦,故腦為髓海,為天氣,陽氣不能升,則 天氣不得降,陽氣過於升,天氣亦不得降,地氣不能因陽而升,則地氣濕而不能通,所以天地之氣不能互相流動,則萬物不生,人若天地之氣 不能交通,人必多死。惡氣不能發散,風(肝)雨(腎)不能調和,水氣不能升降,則萬物不能茂盛地生長,若再受虛邪賊風之傷,或出血、下 血、下利之患,人身不能隨季節變換而適應,則命難保矣!
 
   唯有智者,能知四季,隨四季之氣以養自身之氣,令自身之氣也隨地氣能收散斂藏而不失其時,所以身上沒有奇奇怪怪的疾病,身體康健,生 氣綿延不絕!逆春氣則少陽不生,肝氣內變,逆夏氣則太陽不長,心氣中空不足,逆秋氣則太陰不收,肺氣逆而為咳喘,逆冬氣則少陰不藏,腎 氣不能升,所以說,四季的陰陽寒熱之變化,是萬物作息的指標,必須在春夏養陽氣,秋冬養陰氣,以保元氣之根,而與萬物相同,隨地氣的升散 斂藏以為生存之法則,反之則傷根本,損傷天真之氣矣!故陰陽四時者,萬物之終結,死生之根據,逆之則災害叢生,順之則惡疾不發,順天者生,逆 天者亡,所以說,人不要等生病才來求治,要在未病時就善加調理,天下大亂才想去處理,何不防患於未然,生病了才來找藥,亂已起才來平亂,豈 不是渴了才來挖井,打仗了才來造兵器,難道不覺得太慢了一點。所以說,人在未病之時,就要注意保養,補身體之不足,不要等病了,反而陷入攻補 兩難之境,藥石無效,又該如何?氣有升降,礦石類則有降無升,如何生散春夏之氣,以儲存秋冬之精,冬氣有傷,則春氣無升,不病更待何時,西醫 可知其理?
 
   人生天地間,有晝有夜,本乎陰陽,天地寰宇之內,有九州對應人體的九竅,五行有五臟,十二月在人之十二經脈,年有365天,人有骨 節365塊,是故天人相應,五臟必應天氣地氣人氣,每每傷者,外邪必乘虛而客,影響性命。春天的氣,因冬氣之藏而後生,屬清淨而能 長養萬物,順從天地之升則本身元陽必能固守,雖有賊邪也無法傷害。收春氣為己用,則能通腦,而疏布於身,反之則閉塞九竅,氣壅於肌肉 腠理之間,衛氣不能通暢,病之於內。人身之陽氣就如天與日,若陰暗不明,則傷人於無形,所以人的運動活力皆來自陽氣,陽氣之溫使氣外浮,則併 衛氣以驅外邪。天寒則宜深居,不當煩擾筋骨,使陽氣外洩於皮膚而傷於寒,內擾其陰,不得安寧。若傷暑汗,傷心主,煩則喘渴,靜則多言。體內 有暑火,身如火燎,宜以汗泄。若為濕傷,頭像被包住一樣,濕久必生熱,濕熱久據,大筋繃緊抽痛,小筋卻弛張,而四肢痿軟,墜腸(非疝病)、胃 下垂類、氣病與濕熱相爭則腫,筋骨血肉互相爭營養,衛氣因之而傷,此腳氣、痛風之類。煩擾陽和,疲勞筋骨,傷神耗氣,竭其天真之氣,腎傷 則不能滋肝,肝氣不行,其人善怒,名曰煎厥,房室過度,虛損為病,腎衰則耳不能聽,肝衰則目不能視。等肝氣不運,血無以生,血不足以溫四 肢,則四肢不暖,是為薄厥。也有傷於筋者,筋骨不能運動自如,若再汗出傷津,無津潤筋,則令人偏枯(半身不遂,非中風)。汗出受濕(洗 冷水、吹冷氣…)易生濕瘡,痛風腫痛,然而痛風者必因肝腎不足,氣血運作不良時,才會出現問題,年輕氣盛,尚不自知,常為一般人所忽視,等 病上身,哀嚎度日的,大有人在。營養過度,酒食不節,油炸品類生火之物,常令人長疔瘡,若加濕邪內侵,病入下焦,而為淋瀝、痔腫,工作後一 身汗,就在乘風取涼,寒風內襲,則脂肪瘤之類的腫瘤成形矣!陽氣者,內化精微,養乎神氣,外為柔軟,以固於精,動靜失宜,變生諸疾。腠理 開合不能隨氣溫運作,寒氣內逼,凝氣瘀血,腫瘤因之而生,瘀氣為瘰瀝,瘀血為瘡瘍癰,若寒氣由背後俞穴內襲,則直入臟腑,傷及肝腎,血氣 瘀凝於肌肉內,必發癰腫(蜂窩性組織炎)。汗出未止,形弱氣消,風寒內侵,腠理則閉,熱氣藏而不出,到秋天陽氣不收,兩熱相合,乃發風瘧。故 風為百病之始,陽氣運作正常,腠理開閉有節,雖有大風苛毒,也不能傷人,久病氣不交通,病之深久、變化、相傳,上下不通,陰陽否隔,雖有良 醫也不知從何下手。三陽鬱積不通,不急思泄法以治之,大意粗心,概略施治等到結而不散,元氣不足時,攻之不可,補之不可,吾知其必死矣!故 陽氣者,日行於外,晨起人氣始生,中午陽氣正旺,傍晚陽氣已虛,氣門乃必,潛藏精氣,不再勞神,累及筋骨,更不可在野外受霧露之侵,違反此 戒,形體必漸漸衰敗。
 
   陰氣者,精之藏也,陽生於陰,陰不潛藏,陽無以生,陽氣乃衛外之氣,弱則邪侵,陰氣不足,陽氣獨亢,而不相稱,孤陽外出於表,邪 病則狂,棄衣欲走,登高而歌。陽氣不足,陰氣獨據於內,五臟氣不能通,九竅閉塞。此所以陰陽必須調和,筋脈骨髓皆牢固,氣血運作才會 正常,如此內外調和,邪不能侵,耳聰目明,氣才能安穩沒事。
 
   風邪內客傷氣,衛氣乃傷,邪傷肝矣!此時又飽食膏梁,胃不能化而脹滿,肝傷血不能靜,則腸積血而為痔瘡,因為酒喝多了,火氣上 沖,濕熱下傷,腎不堪負荷,骨髓不能充盈,久必崩壞而痿跛不能行,甚者不能坐立。陰陽之氣最重要的是兩相平和,不可任意消耗,如天地 之氣,有春升有秋斂,有夏散,則必有冬藏,不可或缺,如此才能確保健康,所以陽獨強而外泄,則陰絕於內,陰氣和平,陽氣閉密,則神清 氣爽,陰陽兩悖,精氣必絕,而不交通,因此感受風邪,必發寒熱。春傷於風,邪氣留在身上,夏天必下利無度;夏傷於暑,秋為癤瘧;秋傷 於濕,上逆為咳,氣不能沈,腎不能養,病發則兩足痿跛,四肢逆冷;冬傷於寒,春必病溫,四時天候變化,也會傷五臟六腑。
 
   陰之所生,是靠酸苦甘辛鹹而生,但是五臟之陰也受五味之傷,過食酸則肝液生而肝葉舉,壓迫脾脈之傳輸,脾氣因之而絕,過食鹹則 心氣抑滯不行,過食甘則令人心悶,氣喘滿而腎不平,過食苦則燥氣生,脾氣不濡,胃氣過濃泛化生痰,過食辛,則筋液大潤,筋脈沮弛,氣 無風不動,精神反困頓,所以飲食必以均衡為度,骨正筋柔,氣血正常疏布於細胞肌肉筋骨,腠理密閉,這才是四季養生之道。
 
   四季者不可祇當年之四季,日亦有四季,午時暑,子時寒,晨為春,暮為秋。反視世人,飲逸惡勞,夜不歸營,或謂工作所需,日夜顛 倒,夏天躲在冷氣房,冬天待在暖室中,有些人更以冬時泡溫泉,天熱飲冰;或常洗三溫暖,若氣有所凝,血有所瘀,常會要人命,君不見常 常有人死在這類的寒熱不調,請小心應對,莫要輕忽!